内蒙古通辽市坚持创新驱动,在智慧农业、绿色农业、农业服务业方面下功夫,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。
推进智慧农业发展。加快智慧农业在生产中的应用,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展示区10个、近2万亩。通辽市科左中旗建立“1+1+1”智能化农田管理平台,即1个农田感知网络、1个智慧农田管理平台、1个指挥中心,对20万亩玉米单产示范区进行苗情、墒情、虫情、灾情实时监测,其中1.4万亩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控制,农户操作手机即可完成浇水施肥。通辽市科尔沁区与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大合作建设万亩数智化农场,应用精准导航、无人机巡田、水肥智能化控制、地埋传感、土壤监测等技术,通过遥感、大数据、气象和植物病虫害智能预警系统等智能控制技术和设备,实现耕、种、防、收全程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,打造全国示范点。
推进绿色农业发展。着眼于“四控”(控肥、控药、控水、控膜)转型升级,在通辽市科左中旗、通辽市科尔沁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型小流量滴灌带6处1万余亩,单元轮灌组控制农田可由15亩扩大到80亩以上,出水栓和支管比普通管网节省四分之一以上,水肥均匀、抗盐碱、出苗整齐。通辽市科尔沁区项家村建设3000亩“百亩水肥同步启动”智能设施示范区,一个轮灌组控制农田百亩以上,浇水省时近二分之一,一人可完成3000亩水肥一体操作,实现高效省水节肥。全市建立液体配肥站3处,建设无底肥示范千亩片3处、万亩片1处,解决了传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底肥多、浪费严重等问题,根据作物需求随时滴水滴肥,亩可省肥节工折合人民币约90元。通辽市科尔沁区建立全程植物保护“保姆式”服务模式示范区5处,由专业公司统一配药、对症选药。
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。成立由416家单位组成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联盟,全市农资农机企业、金融保险企业、科研单位、新型种植主体等优势资源“握指成拳”,探索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风险共担、互惠互利”模式,着力推动农业生产从过去“单打独斗”向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现代化方向发展,实现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。(王晓飞 吴亚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