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沙河市把玻璃深加工、生态旅游和农产品营销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加快。同时,沙河法院白塔法庭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,突出服务地域特色,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法治新动能。
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
白塔法庭实行以案定员,配备了1名员额法官、2名法官助理、3名书记员、2名法警,并建立庭长满5年常态化轮岗、法官助理同等条件下入额优先考虑等机制,实现优秀人才下沉基层办案一线,配强基层治理队伍。
同时,探索“立审执”一体化模式,开通“线上+线下”立案服务,全面实现自主立案、跨域立案、网上缴费、电子送达等功能。一年来,法庭直接立案384件,占全院民商事立案总数的9.5%;电子送达533件。
此外,该法庭还聘用5名特邀调解员,对适宜调解的案件,编立“诉前调解”字号,交由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,并建立激励机制,实行以案定补,给予表彰奖励,调动积极性,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数量占收案数达28.3%。
纠纷多元化解 服务乡村支柱产业
白塔法庭紧扣地域产业特点,精准提供司法服务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
沙河被誉为中国玻璃城,相关从业人员上万,总产值达千亿元。白塔法庭主动对接玻璃行业协会,设立法官工作站,为辖区光锐、镇东、正方等玻璃钢化厂提供精准司法服务,对涉玻璃纠纷实现“快调、快立、快审、快结、快执”,全力护航玻璃产业健康发展。今年来,妥善化解相关纠纷19起。
结合辖区苹果、板栗、核桃等农产品时令性强的特点,该法庭主动提供便民化、人性化诉讼服务,由从事时令种植的当事人根据农忙需要,自行协商选定方便时间、地点开庭审理案件,助力时令农产品销售。共解决涉农村纠纷74起。
此外,该法庭还为辖区涉景区纠纷搭建个性化司法服务平台,以旅游纠纷咨询、现场调解、就地开庭等方式,依法实现速裁快审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9件。
推进诉源同治 打造乡村文明风尚
为了助力乡村文明建设,白塔法庭不断加强与白塔镇党委、政府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妇联、村干部等沟通联系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收集乡镇法治需求,提出针对性司法建议;坚持共建共治,选树“村贤”“乡贤”参与调解,源头化解矛盾纠纷92起。
同时,选取涉赡养、离婚、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例,定期组织法庭入村入户开展巡回审判,将庭审直播带到田间地头、大队广场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。现已公开审理涉民生案件4件,达到“巡回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,进一步弘扬家庭和睦、邻里和谐的村风民风。
此外,白塔法庭还面向辖区内88个行政村,提前调研每村近5年的收案情况,一村一策,开展以“走百村、行万里、办实事、解烦忧、促发展”为主题的社会治理活动,提高村民法治意识。活动开展以来,已走过30多个村庄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也受到村民群众的广泛欢迎。